灭绝 – 伟德手机app下载安装官网 - 伟德国际手机移动版 //m.relmradio.com 伟德苹果手机app下载 Fri, 11 Apr 2025 07:19:49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m.relmradio.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cropped-huanqiukexue-32x32.png 灭绝 – 伟德手机app下载安装官网 - 伟德国际手机移动版 //m.relmradio.com 32 32 这家公司宣称复活了已灭绝的恐狼!对此科学家这样说 //m.relmradio.com/?p=2231 //m.relmradio.com/?p=2231#respond Thu, 10 Apr 2025 14:01:00 +0000 //m.relmradio.com/?p=2231
被“复活”的恐狼幼崽和Colossal Biosciences的CEO Ben Lamm(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v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拭目以待。

撰文 | 冬鸢
审校 | 二七

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的科幻剧情,如今科学家却在现实中复刻了出来

电影中,科学家从一滴远古血液中提取了恐龙的基因数据,结合一些现有动物的基因,成功“复活”了恐龙。

而在现实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后简称Colossal)也把目光投向了多种已灭绝的明星动物,其中就包括恐狼(Aenocyon dirus),一种已经灭绝了超过12500年的食肉动物,也是热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Game of Thrones)中冰原狼的原型。

“复活”的恐狼坐上《权利的游戏》里的王座(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v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从一块来自美国爱达荷州7.2万年前的恐狼内耳骨化石,和一块俄亥俄州1.3万年前的恐狼牙齿化石中,Colossal获取了高质量的恐狼基因组。以此为基础,他们对现生的灰狼(Canis lupus)进行了20个基因位点的改造,最终创造出了3只外形酷似恐狼的生物

当地时间4月7日,Colossal宣布:他们成功地复活了已灭绝1万多年的恐狼,并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次复活灭绝物种的案例

《时代周刊》(TIME)和《纽约客》(The New Yorker)等美国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深度报道了这一事件,Colossal的官网和视频账号也同时发布了许多关于这些“恐狼”的图片和视频影像。15天大时,小“恐狼”和看起来和刚出生的小狗别无二致:它们长着一身白毛,倚偎在工作人员的怀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可爱到极致。5个月大时,它们已经具备了狼一般的英气,在Colossal的秘密保护地里欢快地奔跑——不过它们的体型可比同年龄段的灰狼要大上不少

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质疑和反对。不少科学家表示,这是浪费资源的无意义工作,这些生物也并不是真正被复活的恐狼,充其量只是经过了一些基因改造的灰狼



“复活”

今年3月4日,Colossal宣布,他们以猛犸象的基因数据为基础,改造了小鼠的8个基因,制造出了好似长着猛犸象毛发的“长毛猛犸鼠”,引发了诸多关注。不过当时许多人认为,这只是这个商业公司哗众取宠的商业宣传,并无任何科学意义。

“长毛猛犸鼠”(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哪知“长毛猛犸鼠”貌似只是Colossal正在筹划的宏大演出中的一个小序幕,仅1个多月后,这家以复活灭绝生物为目标(包括猛犸象、渡渡鸟和袋狼等)的公司就宣布自己真的复活了已经灭绝超过1万年的恐狼。

恐狼的体型比如今的灰狼大25%,头部稍宽、皮毛较厚、下颌更强壮,主要以马和美洲野牛等为食,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恐狼化石距今已有约25万年。而在距今约1.3万年前,最近一次冰河时期结束时,恐狼灭绝了,至此地球上再无恐狼的嚎叫。

3个月大的被“复活”恐狼(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Colossal采用最新的方法和技术,对两块恐狼化石中提取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取了完整性和质量远高于以往的恐狼基因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新的基因数据,Colossal也有了一些新的科学发现。他们发现,恐狼和如今的灰狼属于近亲,DNA相似度达到99.5%。此外,Colossal的分析为恐狼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见解。他们发现,恐狼可能最早出现在距今35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晚期,是两种更古老(现已灭绝)的犬科动物相互杂交的结果。相关研究论文目前还没有公开,他们将在随后发表。

在分析这些基因数据的过程中,Colossal也发现了一些恐狼不同于其他犬科动物的关键基因突变,例如与骨骼、肌肉、循环系统和感官适应相关的基因。最终,他们选择在灰狼基因组的基础上,在14个不同的基因上编辑了20个位点,使其能拥有恐狼的特征,包括体型、肌肉组织、毛色、毛发质地、毛发长度和被毛纹理。例如,Colossal编辑的目标基因CORIN编码的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毛囊中表达,影响毛色和毛型。而恐狼的CORIN变体会影响色素沉着,导致被毛颜色变浅,在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下,让恐狼的被毛呈白色。

一个月大的幼崽(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同时,Colossal还额外改变了一些灰狼的基因,因为基于恐狼数据的基因编辑可能对一些原有的灰狼基因产生潜在影响。比如,对三个色素基因的编辑可能会导致“复活”出的恐狼耳聋或失明,于是研究团队对灰狼基因组中的2个位点做出了更改,以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团队开创了一种新方法,从灰狼的血液中分离出了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将细胞核取出并同时完成所有目标基因的编辑后,将其放入来自狗的去核卵细胞中,并让其在实验室中发育成胚胎。随后,这些胚胎被植入了两只代孕猎犬的子宫中。

2024年10月1日,代孕的狗妈妈生下了两只雄性“复活恐狼”罗米拉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今年1月30日,另一只代孕狗妈妈生下了一只雌性“复活恐狼”—— 卡丽熙(Khaleesi)。如今,它们生活在一个约8平方千米的秘密保护地中,里面设施充足,有一个兽医诊所、一个极端天气庇护所和天然巢穴,兽医也会在此全天候命,照顾这些小家伙。



争吵

但这几个小生命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它们的诞生已经让外面的世界吵翻了天。一方面,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泉涌般袭来——“世界首次!科学家复活了早就灭绝的动物!”;但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家又对Colossal的这项成果提出了诸多质疑。

《科学》新闻(Science News)前两天发表的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些相关人士的反对和质疑。反对意见主要集中于探讨,Colossal是否是真正意义上复活了恐狼

最初在《纽约时报》报道此事的科学作家卡尔·齐默(Carl Zimmer)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只是有着20个恐狼基因编辑位点、有一些恐狼特征的灰狼克隆体。”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贝丝·夏皮罗(Beth Shapiro)在接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的采访时也承认,灰狼和恐狼存在数百万个碱基对的差异

5个月大的“被复活恐狼”(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编辑黑猩猩的20个基因位点,也可以让它变成人类吗?”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遗传学家蓬图斯·斯科格隆(Pontus Skoglund)在Bluesky网站上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嘲讽道,他表示这些幼崽“乐观的看,也只能算十万分之一的恐狼。

美国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的古生态学家杰奎琳·希尔(Jacquelyn Gill)则是直接抨击了这项研究本身:“看到这项工作如此随意,不仅无视真相,而且无视生命本身,我真的感到非常憎恶!”

但夏皮罗也表示,此次新制造出来的新生命到底能不能叫恐狼,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物种。我们有许多种物种分类方式,“你可以用表示演化关系的系统发育树来确定物种,也可以通过形态学上的特征来定义物种。”



未来?

但不论如何,Colossal依然会继续自己的“复活”进程。根据《时代周刊》的报道,Colossal现在已经计划基于亚洲象编辑85个基因,最终“复活猛犸象”。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其中25个基因的编辑,并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准备好可植入的胚胎,以实现在2028年出生一头小象的目标

此前“长毛猛犸鼠”的基因编辑(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尽管最终制造出来的所谓“猛犸象”可能与历史中的猛犸象仍有许多差异。但如果“它看起来像猛犸象,行为举止也像猛犸象,而且如果有机会与另一头带有类似猛犸象DNA的基因工程大象繁殖,并生出(长得像)猛犸象的宝宝,那就很难说这个物种没有起死回生。”夏皮罗告诉《时代周刊》。

根据Colossal自己的言论,他们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尝试,来更深入地认识动物基因组,从而保护现有的物种。”复活猛犸象的尝试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可以帮助Colossal设计出更强壮的大象,使其在气候变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复活袋狼,也有助于保护现有的濒危有袋类动物;复活恐狼的技术同样可以用来保护如今濒临灭绝的红狼。”《时代周刊》的报道如此写道。

在公布“复活恐狼”的同时,Colossal同时宣布,他们利用通过血液提取细胞核并最终移植到代孕动物体内的技术,克隆出了几只濒危的现生红狼Canis rufus)幼崽。

Colossal克隆的红狼(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

但不论Colossal此举真的是实现为世界做贡献的第一步,还是单纯的商业行动;也不论他们培育出的这三只幼崽是否真的可以称为“复活的恐狼”——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确创造出了现今世界没有的生物,并且试图将早已消失的生物特征甚至基因片段带回到这个世界。

《侏罗纪公园》中,最初试图复活恐龙的人,初衷也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但肆意改变生命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可怕后果。希望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剧情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https://colossal.com/direwolf/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407444322/en/Colossal-Announces-Worlds-First-De-Extinction-Birth-of-Dire-Wolves
https://time.com/7274542/colossal-dire-wolf/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04/14/the-dire-wolf-is-back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dire-wolf-back-dead-not-exactly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75407-no-the-dire-wolf-has-not-been-brought-back-from-extinc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uCuOwK_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X4tm-J2bU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general-news/game-of-thrones-dire-wolves-return-extinction-1236181901/
]]>
//m.relmradio.com/?feed=rss2&p=2231 0
给小鼠植入“猛犸象基因”,竟然合成了“猛犸长毛鼠”:复活猛犸象迈出了关键一步吗? //m.relmradio.com/?p=2100 //m.relmradio.com/?p=2100#respond Fri, 07 Mar 2025 14:02:00 +0000 //m.relmradio.com/?p=2100
视频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从“长毛猛犸鼠”到“长毛猛犸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撰文 | 二七
审校 | 黄雨佳

只凭外貌,这些小鼠就已经足够让人驻足了:与常见的白色或者黑色短毛小鼠不同,它们长着长长的金色卷毛,搭配圆圆的大耳朵和灵动的神情,已经在编辑部里引发过几轮此起彼伏的“好可爱”的感叹声。

但对于研究者来说,它们代表的含义远不止可爱。3月4日,致力于“复活”灭绝生物的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在bioRxiv发布了一篇预印本论文(未经同行评审),向全世界介绍了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它们被称为“长毛猛犸鼠”(woolly mouse)。Colossal Biosciences的CEO和创始人之一本·拉姆(Ben Lamm)在公开的新闻稿中表示:“这些长毛猛犸鼠标志着我们复原灭绝动物的一个分水岭。”

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然而,还有更多遗传学家质疑这些小鼠是否真能担此“重任”。“距离制造猛犸象或’猛犸鼠’还远得很,”正如德国莱比锡市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斯蒂芬·里森伯格(Stephan Riesenberg)在接受《自然》新闻(Nature news)采访时所说,“它只是一只拥有某些特殊基因的老鼠。”



长毛背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者并非真的将猛犸象的基因移植给了小鼠,而是基于对猛犸象基因组的了解,让小鼠获得了一些与猛犸象类似的基因。研究者根据猛犸象和现生大象(包括亚洲象和非洲象)的121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锁定了7个猛犸象具有的、可能与耐寒能力有关的基因,并为小鼠设计了类似版本的基因突变。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让小鼠获得某些猛犸象的性状。

其中大部分突变都与毛发有关。例如,“长毛猛犸鼠”的毛发长度是野生型的3倍,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使小鼠的Fgf5基因失活,改变了小鼠的毛发生长周期。类似的,另外三个基因(Fam83g, Fzd6和Tgm3)的失活似乎会改变毛囊的发育过程和毛囊结构,让小鼠的毛发更加卷曲和浓密——就像猛犸象一样。

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毛发的金色与对Mc1r基因的编辑有关,这是一种已知会调节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影响小鼠和人类毛色的基因。但也有一些改变是肉眼很难观察到的:他们编辑了一个与脂质代谢有关的基因,理论上,这会带来小鼠体重的变化。

经过5轮实验,Colossal的研究团队培育出了近250个拥有“类猛犸象基因”的胚胎,其中半数成功发育并被植入12只雌性小鼠的子宫。最终,38只小鼠幼崽诞生了。就像视频中那样,它们拥有长长的金色卷毛,似乎真的长成了猛犸与小鼠“杂交”后的样子。



猛犸象的基因

“通过基因工程,我们为一个现生生物加入了多种猛犸象在数百万年间演化出的耐寒性状。我们证明了我们有能力重新创造出复杂的基因组合。”拉姆在新闻稿里慷慨陈词,“这份成功让我们的目标——带回猛犸象——更进了一步。”

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但根据Colossal官网的介绍,与其说是“复活”猛犸象,不如说他们正在试图制造一只“耐寒大象”。毕竟即使是与猛犸象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物种亚洲象(与猛犸象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9.6%),两者间的基因组也有几百万个碱基对的差异。想要通过基因编辑,将一只现生亚洲象的胚胎改造得和猛犸象一模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Colossal的研究者格外关注那些与猛犸象的毛发以及其他耐寒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目前这份“耐寒基因列表”已经延长到了85个,而本次的小鼠实验,也正是对耐寒基因功能验证的一部分。

对于未来即将“复活”的“猛犸象”,研究者为它选定了亚洲象或非洲象作为父母。一旦研究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耐寒大象”胚胎,它就会被植入健康的亚洲象或非洲象母体中,等待一只“猛犸象”被自然分娩诞生。

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大梦一场

“虽然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英国雷丁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路易斯·约翰松(Louise Johnson)表示,“但认为我们能复活灭绝物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最大的困难之一可能是大象的繁殖周期。与小鼠不同,大象的繁殖周期极长,仅是妊娠期就长达22个月,每胎只会产1~2头幼崽,而幼崽又需要10~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这会给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亚洲象如今已经成为濒危物种,亚洲象和非洲象也都拥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极高的认知能力,这给大象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伦理问题。相比之下,经典的实验动物小鼠的确是更加合适的测试对象——这也是这些毛茸茸的金色小鼠诞生的原因。

也有研究者担心,验证“基因列表”里基因的功能不会像这次实验中一样顺利。“并非所有基因都得到了同等程度的研究,并且筛选这些基因编辑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并不容易,”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生物与医学科学学院的高级讲师萨阿德·阿里夫(Saad Arif)表示,“与调控毛发颜色或其他外貌特征的基因不同,许多基因可能不会产生立即可见或可观测的表型。因此,验证猛犸象与大象之间的特定基因差异是否与猛犸象的耐寒能力有关仍然很困难。”

目前,仍不确定需要对大象的基因组进行多少修改,才能使其具备猛犸象的特征。“我认为我们距离实现‘灭绝物种复活’仍非常遥远,”阿里夫说道,“但能够测试灭绝物种某些基因的遗传效应,将有助于我们识别使生物更适应环境的遗传因素。”


参考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5.03.03.641227v1.full.pdf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unpublished-preprint-on-inducing-loss-of-function-of-genes-in-mice-to-produce-woolly-mammoth-like-hair-phenotyp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684-1
https://colossal.com/mammoth/
https://time.com/7264043/colossal-biosciences-woolly-mouse-bring-back-mammoth/
]]>
//m.relmradio.com/?feed=rss2&p=2100 0